发布时间:2025-10-15 18:07:14    次浏览
曾经创造了大邱庄神话的禹作敏1993年被捕入狱,后来因患有神经衰弱和心脏病被送到天津市区内的天和医院实行保外就医。1997年春,禹作敏96岁的老母亲病故,司法部门曾允许他回家探望。禹作敏也于当年10月2日深夜大剂量吞食安眠药,次日凌晨一时许客死天津天和医院,并于10月5日在天津火化。一位媒体记者描述那一刻:一缕青烟腾空而起,人称”华夏第一村”的大邱庄一代精神领袖就此灰飞烟灭。不过禹作敏的结局如何,但有一点不容质疑:禹作敏炼成了”华夏第一村”!也不管南街村的现状如何,至少我们看到的南街村已经被炼成了一块大品牌!目前的南街村,是国家旅游局首批命名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国家4A级景区,河南省著名红色旅游景点之一,每年接待海内外游客50余万人次。南街村是如何炼成的?! 大邱庄昔日的成功离不开禹作敏,今天南街村的炼成离不开南街村的”班长”王宏斌。据南街村的官方资料介绍:王宏斌,男,汉族,南街村人,1951年生,经济师、政工师。1970年9月参加工作,1976年8月入党。1970年至1971年10月任南街村第一生产队队长;1972年至1974年2月在临颍县生产资料公司工作;1974年2月至1975年6月任生产队长;1975年至1976年任南街村党支部副书记兼生产队长;1977年至1989年12月任村党支部书记;1989年12月至1993年12月任村党总支书记;1993年12月至今连任南街村党委书记、集团公司董事长;1992年9月任临颍县委副书记;2002年7月任漯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系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党的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大代表。南街村在1984年以前,也曾经做过彻底的”承包”,除了土地之外,就连村里仅有的两家小企业–砖厂和面粉厂也承包给了个人。承包,一方面解放了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至少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承包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南街村的两个村办企业承包出去后,承包人一方面大发横财,另一面却拖欠员工工资和承包金。1984年,王宏斌带领村干部把承包出去的二家企业收回来,由党组织集体承包,通过一年的艰苦奋斗有了起色,产值70多万元。1985年以后,几乎是连年翻番,到1991年突破亿元大关。从1984年党组织集体承包以来,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产值、利税以连年翻番的速度递增:1984年产值70多万元,1985年130多万元,1986年320多万元,1987年730多万元,1988年1400多万元,1989年2100多万元,1990年4100多万元,1991年突破亿元大关,率先摘取了河南省”亿元村”的桂冠;1992年2.1亿,1993年4.2亿,1994年8.02亿,1995年15亿,1997年16亿。十几年经济增长了2100多倍。 这种发展模式,恐怕也是一种”中国特色”,而且这种案例也不仅限于南街村一家。大邱庄如此,华西村也是如此,山东临沂的沈泉庄如此,甚至还有好多个体企业为了生存的需要,也采取过如此手段。对于这种发展模式,各界一直是褒贬不一,因为这种模式的结局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周公式的;一种是王莽式的。至于是哪一种模式,时间是最公正的”裁判”,正如白居易的那首《放言》诗: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不管是周公、还是王莽,在其创业之初,都有一颗”公心”,正是凭借这颗”公心”,成就了其”美名”。大邱庄的当初如此,华西村的当初也如此,南街村亦如是。曾看过一篇关于南街村成功模式的案例分析,作者认为南街村的成功的最根本因素是”无欲则刚”。1.”无欲”是刚之本,无私欲才能有创业之大欲。王宏斌当初带领南街村走集体致富的道路时,是放弃了原来拿国家工资的工作,有人说他是”二百五”;回到农村后,千方百计地带领大家搞生产、搞经营,吃了不少苦头,又有人说他是”二百五”。在当地,”二百五”与”傻子”、”缺心眼”是同义词。王宏斌说,为了乡亲们,心甘情愿当”二百五”。他把月工资就定在”二百五”这个数字上,是为了时刻提醒自己和所有村干部,要当好群众的”二百五”。时至今日,南街村早已经是亿万村了,王宏斌以身作则,三个班子成员的月工资依然是250元,中层干部月工资300元左右,而技术人员的月工资最高可达到3000元。2.”独善其身”是传统,愿抓敢管才是”刚”。南街村之所以能以”集体所有制”的形式实现经济的高速发展,创造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的奇迹,并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一些”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特质,关键是南街村的党员干部在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的同时,还一贯坚持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人。3.”德”使人”能刚”,”才”使人”善管”。 王宏斌在物质文明建设方面同样是一个”能抓能管”、”善抓善管”的能人。如果没有这种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富足物质生活的能力,也不可能在群众中形成持久的号召力,也不可能带领广大群众创造出今天南街村的辉煌。正如列宁同志所言:”只有毫不动摇地遵循自己的道路前进,在最困难、最艰苦、最卓绝的时候也灰心丧气,并且能够团结自己的同志和朋友一道前进的人,才有希望达到自己所理想的将来”。这些成功原因,在当时有点”另类”,也许正因为”另类”,才引起了世人更多的”关注”,但这种成功能够走多远,则需要时间来”裁判”。牛恒刚:2011年9月9日